查看原文
其他

通關終於近了 政府和市民如何再加一把勁?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4-05

本文精彩

接種第三針「宜快不宜慢」,建議在未來一、兩周落實推行日期,形容「如果拖延至12月或明年1月,情況不能接受」。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市民打第三針新冠疫苗,城中不少名人包括眼科醫生周伯展、藝人羅蘭等紛紛響應。社區組織協會表示,長者對打第三針反應正面,期望可以盡快恢復社交活動。


周伯展指出,科興疫苗採用傳統滅活技術,已經有70年的應用時間,會繼續打科興,不會「溝針」。羅蘭表示,之前接種科興疫苗後只感到少許疲倦,未見任何不適;日後打第三針時,會再諮詢醫生意見,但傾向選打科興。



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左)昨日到土瓜灣一間安老院視察到診註冊醫生為院友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他鼓勵院友盡快接種疫苗,保護自己。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本周三(27日)建議,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免疫系統失調人士、60歲或以上人士和高暴露群組(例如醫護、檢疫酒店及機場員工等)等,應優先接種第三針疫苗,又建議已接種科興的人,第三針可考慮「溝針」,轉打復必泰。


滅活技術證實安全有效


第三針勢在必行,城中不少名人對選擇哪一款疫苗,已有個人取向。民間智庫「香江智匯」會長、眼科醫生周伯展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4月28日已打第二針疫苗,9月檢測時發現已完全沒有抗體,所以需要打第三針。


周伯展說,復必泰疫苗採用核糖核酸(mRNA)新技術,是把一小部分的mRNA注射入體內,有研究顯示,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數量遠多於科興疫苗;但他質疑,個體是否需要大量的抗體。他表示,科興疫苗採用傳統滅活技術,已經有70年的應用時間,充分證明這項技術既安全又有效,所以他在可以接種第三針時,仍然會繼續選打科興。



專家促兩周內落實推行


藝人羅蘭已屆87歲,她在疫苗宣傳廣告中多次呼籲長者「為自己、為家人」盡快接種新冠疫苗。羅蘭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9月3日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之後並無任何不適,只有少許疲倦。她說當可以接種第三針時,會諮詢醫生意見接種哪一款。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分析,市民是否「溝針」,視乎個人需要。他舉例,市民若需到高風險地區,例如美國,由於當地政府採取「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社區隨時有確診,甚至死亡個案,較適合接種復必泰;若市民留在香港,由於本港保持「清零狀態」,若擔心復必泰副作用較大,可選擇科興。


劉宇隆強調,接種第三針「宜快不宜慢」,建議在未來一、兩周落實推行日期,形容「如果拖延至12月或明年1月,情況不能接受」。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表示,長者對打第三針的反應正面,已有打兩針的經驗,對第三針的疑慮比較少。長者主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關注打針後對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例如外出活動、到院舍探訪,以及希望盡快與內地通關。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日到土瓜灣一間安老院,視察到診的註冊醫生為院友接種新冠疫苗,院內過去兩日共有超過一百位院友打針。


點擊香江|通關終於近了,政府和市民如何再加一把勁?



文\屠海鳴


在香港,有一件事情最讓市民朝思暮想、心馳神往,那就是:通關。如今,這個難題終於有望解決!在中央政府和中央涉港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特區政府終於開始重視盡快通關的工作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大部分由海外或內地來港豁免檢疫群組的安排將會取消,只會剩下一些非常緊急和必要、與本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員。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也表示,上次與內地專家召開對接會議後,專家就本港抗疫政策給予意見,政府已向內地專家提出強化本港抗疫措施報告,期望盡快召開第二次對接會議,又指內地聆聽本港的意見後反應正面。早已心灰意懶、望眼欲穿的市民,開始對這件民生大事有信心、有盼頭了!


香港與內地之間封關已逾600天,大批市民無法回內地探親、經商、求學、工作,備受煎熬,度日如年!最近有民調顯示,有超過九成的香港人希望盡快恢復與內地和澳門的雙向通關;現在,通關終於越來越近了,政府和市民都應該再加一把勁,盡快促成通關。


凝聚共識,對接內地標準


疫情爆發近兩年,世界各國抗疫可分為兩派,一是「清零派」,主張堅決撲滅疫情,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二是「共存派」,主張「與病毒共存」,包括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從現在情況來看,「清零派」國家總體上疫情可控,而「共存派」國家反反覆覆,至今沒有走出疫情泥潭,且看不到形勢好轉的希望。


中國是世界公認抗疫做得最好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實行了世界上最嚴格的防疫措施。其中一個措施就是發明了具有追蹤功能的「健康碼」。「健康碼」的神奇在於:一旦發現確診病例,向前追溯若干天,可梳理出確診病人的行程軌跡,這樣步步追尋,可以很快把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全部找到。事實證明,「健康碼」高效精準,內地爆發的多波疫情,都最終被撲滅。


香港一些人不接受這一內地「健康碼」的理由是追蹤功能侵犯個人隱私,這仍然是「防內地如防賊」的心態在作祟。回內地的港人有多少隱私需要掩藏?這些人的隱私真的有監視價值嗎?如此誇大隱私權的重要性,而輕視公眾健康權、生命權的重要性,疑神疑鬼,顯然是走偏了!


思維對接是通關的前提。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民眾都需要調整心態、凝聚共識。既然全世界公認內地的抗疫成效最好,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要主動對接內地的防疫標準,而不應奢望內地對香港「網開一面」。須知內地有14億人口,人員流動量超乎想像,僅以2019年春運期間(共40天)為例,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29.8億人次,防疫難度由此可見一斑。港人形成「主動對接內地防疫標準」的共識,通關才能痛痛快快、順順利利。


查漏補缺,再添務實措施


香港防疫的漏洞主要集中在豁免政策上。今年以來,平均每月逾4萬人次涉及43類人士豁免隔離,人多面廣,不易把控。同時,好幾個政府部門都在行使豁免權,基於本部門、本行業的利益,難免有部門執行不嚴。本港爆發的多波次疫情,都與過於寬鬆的豁免政策有關。


近日,除了行政長官,特區政府多位官員表示,將收緊豁免政策,除一些非常緊急和必要、與本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員可豁免檢疫往來兩地,其他人均不豁免。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變化;但查漏補缺不限於此,還須再加一把勁。比如,加密對豁免人士的檢測,對跨境貨車司機、機組人員及船員等特殊崗位人士,要求必須安裝及使用具追蹤功能的「健康碼」程序,一旦有人確診,可及時追蹤溯源,快速採取措施。同時,還應檢視「安心出行」APP。這款APP「自願參與、自主作記錄」,不具有強制性,其覆蓋面還存在「盲區」,與內地健康碼的要求尚有差距,要實現對接,應該對「安心出行」進行提升。總之,政府應全面檢視現有的防疫措施,缺啥補啥,確保「外防輸入滴水不漏,內防反彈決不鬆懈」,讓內地放心,與內地專家的溝通對接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快打疫苗,形成防疫屏障


通關,不僅需要政府努力,市民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但市民打疫苗的主動性不高。今年年初,在全球疫苗緊張的時候,香港就有充足的疫苗,不僅有國產的,也有國外的,特區政府曾預測九月份秋季開學時,疫苗接種率達到七成,然而,至今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


無論是歐美的傳染病專家,還是中國的鍾南山院士,都曾表示,打疫苗不是百分之百地可以阻斷傳染,但被傳染的人士當中,大部分人是沒有打疫苗的,證明疫苗對新冠病毒的阻斷作用是明顯的。同時,即使不幸感染上病毒,打了疫苗的人士轉為重病患者的幾率很低,重病患者的死亡率也很低。這是基於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


新冠肺炎病毒不斷出現變種,對於新出現的病毒變種,醫學界正在加緊研究開發新的疫苗,科學家一直與病毒賽跑,我們不能苛求科學家立即研發出一款萬無一失的疫苗再開始接種。如果說,今年初市民對內地生產的科興疫苗還不放心的話,那麼,今年9月20日,美國白宮和美國疾控中心(CDC)宣布,接種了包括中國科興、國藥等世界衞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疫苗的人,均將視為「完全接種」新冠疫苗,亦可免隔離。現在可以放心接種了吧!


香港是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城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盡快打疫苗,早日形成防疫屏障,正是踐行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市民為何不積極呢?難道那種近乎於零的「副作用」比維護公共安全更重要嗎?


通關已到衝刺階段,有中央政府和中央涉港部門的關心支持,還需要特區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不要認為與你無關,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向前!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梁振英:長期不通關 全香港埋單


七拒陳同佳自首 台灣當局比殺人犯更殘忍、更冷血!


香港防疫漏洞 每月逾四萬人次豁免檢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